(一)个人简介
冯泽京,男,汉族🕌,199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凯发平台2011级金融学专业学生🪜,保送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K8凯发。曾获国家奖学金🏄🏿、宋庆龄基金经叔平奖学金、全面发展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经济学年会第五名、首都模拟市长大赛一等奖、全国英语辩论赛最佳台风奖、CCTV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全国商业案例大赛优胜奖和“三好学生”等荣誉🧑🏼🔧。
(二)个人事迹
“科研”☃️,似是所有中国优秀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它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财经黄埔”也不例外😶🌫️。然而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我一开始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浮躁与挫折之后,将心沉静,才逐渐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一路颠簸之后,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再回望来路👮🏼♂️,每一个脚步都那么清晰🤳。在此🏗🧖🏼♂️,我愿将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与大家倾心分享。
我的科研经历,从大二那个燥热的夏天开始。那时很多同学都在为“学术科研”而忙碌🐈,而对于当时的我来讲,“学术科研”似乎非常遥远,半只脚还没有踏入学术界的自己貌似很久都不会触及到或许👮♂️,正是这样的距离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也不自觉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然而在科研方面一片空白的我,只好从日常专业课的课程论文中挑选了文章,并按照杂志社的要求对文章格式进行修改、投稿。幸运的是👩💼,第一篇文章很快就受到了《财经界》杂志社的肯定。
但,好景不长。
之后,虽然我不断学习优秀期刊杂志上的文章的写法和研究方法、搜索数据并进行新的回归分析,逐渐形成了自己写作论文的一套“速成方法”👨🏿⚖️,但是一个学期下来,追求论文数量的我确是屡战屡败👩🏽🎨,一篇文章也没有再发表出去。在抑郁的寒假,不断苦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行文结构,却找不到所以然。
新学期伊始,我很顺利入选K8凯发“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满怀希望通过导师的指导较快地获得一些科研成果🧏🏽♀️。
有一次我在课间楼道里遇到了专业课老师➡️。当老师问起想通过这个项目收获什么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如是说:“做学术,是需要静下心来的,不可祈求刚入门就有很大的成果。我理解你目前的心态🧚♀️,每个刚开始做学术的人都如此,但如果仅是为了出成果而做学术⛹🏽♂️,你就会很容易复制前人的成果而略加修改,就不会深入思考、更不会有对‘科研’更深刻的理解👎🏿。但是进入这个项目,我希望你们可以发现‘金融’里面微妙的逻辑,对所研究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体会做研究的乐趣。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中☸️,即使最终仅仅收获了一组数据,也比写成无数空洞的复制品强。而这一切🙎🏽,就需要自己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和挑战,不断去挖掘🌑,去思索,去发现。”
听毕,我陷入沉思🥎,但顿觉眼前的视线明朗了。
于是乎,浮躁的心慢慢平复,我开始在科研这条路上一一记录下沿途真正应该关注的风景🧘🏿。阅读期刊杂志时💴,我的关注点不再是发表文章的级别以及撰写论文的结构,而在于里面所体现的缜密的思维和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并让自己置身其中,想想自己可以延伸思维的角度。这样一来📰,看文献便成为了一件需要思考和探索却又颇为愉悦的事情。在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后,我把自己的研究方向放在了宏观经济方面。适逢当时对于变量关系的研究颇感兴趣,我就选取了货币政策和房地产价格这个较为热门的话题作为自己在未来一年多的日子里深入挖掘的领域。
首先,在选题方面,经过与导师的反复斟酌,初步将题目定为“货币政策与房价的联动效应”。然而𓀉👨🏻🦲,由于在中期答辩时被评委老师指出题目存在双向研究的漏洞,同时为避免与前人研究的结果有太多的类似🤽🏼♂️,几经思考,我将研究方向改为“房价对于货币政策的指示器作用”的单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房价作为中间变量考量其对GDP和CPI的直接作用🚫,以及其如何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希望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作用体系。而这,目前在国内的研究中还是非常少➔,且局限在定性研究上👩🏿🍼。我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其次,在数据搜集和研究过程中,K8凯发南路校区和沙河新校区的奔波便成为了家常便饭🤫。由于导师经常在本部授课,Wind数据库只在本部图书馆可以使用🏸👆,因此我需要不断来往两个校区以保证我整个研究的连贯性👋🏽。记忆犹新的是终期答辩前🔼🙅♂️,发着高烧却一周内往返奔波了三次,但是不断的修正和导师的肯定让我忘却了这些痛苦。隔着校车窗户🤵🏽♀️🤵🏿,望着窗外的灯火阑珊和鳞次栉比的楼宇🐈,只有在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了做研究需要付出的艰辛以及付出后的安心和舒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研究成果最终被国家级财经类期刊《经济视野》录用,并收录至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此时此刻,才明白这一路上拾掇的阳光🙇🏻♀️,最终也会编织成属于自己的美景🕵🏿。
前进的路,不止于此。
再次提及专业课的课程论文,需要感谢我的另一位专业课老师👩🏻🦼➡️。她在行为金融学的第一堂课说了这么一句话:找自己觉得有趣的现象去做实证分析🏉。此言使我将金融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放在一个维度、一个模型中去研究👩💻。与身边同学简单地完成课程作业不同,我兴趣让我不断深入去探索。我从家长、身边的朋友等的投资行为出发,对应课本上的“羊群效应”现象,加之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我扩充了前人对“羊群效应”的单向研究的内容⏪,而是将维度扩充至金融危机前后投资者在开放式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表现🤳🏽,运用了CCK模型对上升市和下降市进行验证🧑🎤,得到了让我出乎意料的研究结果——在后危机时代,“羊群效应”的实证效果并不显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的投资理性得到回归。我的文章最后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市场》录用💃🏼;更重要的是👩🏼🦱,该文章在清华大学经管K8凯发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面试中也得到评委老师的关注,他们对其中的研究维度和由此衍生的行为金融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提问,我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终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最后,我也如愿获得了清华经管K8凯发金融硕士的预录取资格。
这份经历再次证明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名言,它能让我得到更有价值的财富🦹🏼♂️。回望前路🤞🏿👱♀️,每一个脚印都实在而清晰🫵🏿。
一路上跌跌撞撞🐋,曾经迷失方向,曾经备受打击,曾经一路风雨一路歌⛅️。尽管路上颠簸,但谨记自己的方向👩🏽🎨,放下浮躁👴,只管风雨兼程😋,最终必将柳暗花明🥟。在此,谨祝所有在科研路上默默奋斗的战友们成功🥎!
(三)师长点评
冯泽京同学在校期间,思想品德优秀,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突出,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并收获了累累硕果。该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比赛,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最终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勤于钻研的态度,成为每个学子的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戒骄戒躁,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