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金融科技半月评主要聚焦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央行座谈会提出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和地区
2022年3月31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总结前期研发试点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等重大试点项目圆满成功,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
会议指出🆚,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
会议强调,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要坚持体现“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数字政务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市场化,在数字人民币发展、推广、普及过程中,政策设计要充分激发金融机构𓀀、科技企业👩🏻⚕️、地方政府等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动运行中要鼓励竞争。要坚持法治化,依法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前瞻性地开展法制建设📚,保障好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性,把握好隐私保护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对金融体系等多方面的潜在影响🦹🏿。
会议要求🌍🧑🏿🌾,下一步,各有关参与方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坚持“双层运营”架构👨🏽,充分发挥指定运营机构的优势作用,加大试点应用和生态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安全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深化理论问题研究🍇,不断夯实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基础🎅🏻。
二🎚、中国信通院🃏:物联网+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联合了多家银行🫠、运营商🤰🏼、技术厂商共同制定的团体标准化文件《集成了5G与物联网的抵质押物管理技术方案》正式发布🚁,这是业界首个针对5G+物联网智能金融应用领域的标准化文件🧘🏽。经过多年的实践💁🏽♀️,物联网技术方案不断成熟👨🏻🦼➡️👨🦯,向着智能物联网(AIoT)的方向升级🧊,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明晰,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对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技术支撑。
该标准化文件体现了物联网+金融的需求和市场导向🧑🏼🦳。借助物联网技术,在对抵质押物管理中可以建立起感知、边缘处理📣、连接、管理平台🏌🏿♀️🤶🏻、安全、数据对接等六方面能力,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管理方案,提升银行抵质押物管理中的风控水平🧖🏿。目前👨🏻🦼,多家银行已推进了基于物联网的抵质押物管理方案落地,该标准化文件也是参编银行在其实践中提炼形成的🧤🍋,体现了银行机构对物联网方案的需求🦺。
从政策层面来看,物联网在金融科技政策中占据一席之地。以2022年年初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纲领性文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为例,在对未来4年金融科技重点任务部署中,多个任务涉及对物联网的应用。
从技术层面看👨🏿🍼,物联网已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物联网在国内的应用已有20年历史,目前在多个领域已形成规模化应用,这也为金融行业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应用成果能够提升金融机构对物联网技术的信任度。
从需求层面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使其对智能物联网(AIoT)需求增加🎪。当前金融业以主体信用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看不清”实体产业链、“摸不透”底层资产🗼、“不信任”企业等问题,从而无法为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凭证🎸。而物联网可以深入感知实体产业和企业各类资产🙏、生产过程等数据👩🏿🦲🤸🏿,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形成AIoT方案,能够实现全产业链封闭场景中交易的数字化、透明化👨🏻🦱,做到对中小微企业数据增信,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金融产品创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半月评参考的动态消息及来源🗽:
1.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
2022年3月31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工作座谈会,总结前期研发试点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2.中国信通院赵小飞:物联网+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物联网已向着AIoT升级,AIoT在多个行业的规模化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对于物联网的重视程度也大幅提升,共同驱动物联网+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支持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联网+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是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的重点工作,未来还需产业生态持续合作,共同促进物联网和金融业深入融合。
——中国信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