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全球金融科技半月评主要聚焦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分享对金融科技及人才的思考
12月2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指导,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主办🙊🧑🏽🍳,东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院协办的“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首次发布《我国主要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发展HOPE指数》及《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问卷调研(2021)》🎃。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出席会议,并分享了自己对金融科技及人才的三点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金融科技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和历史使命被赋予了更多内涵。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要素变得更加复杂,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战略思想🥗,其中突出强调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突出科技💂🏼♂️、产业、金融相融合的“三元”元素🧑🏽🍳,如何进一步促进就业、服务民生,如何进一步激发经济内增长动力等,在某种程度上为金融科技创新带来更强烈的外部要求🧘🏿♀️。由此,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首先应考虑如何有效融入到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当中🛸,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控。其次,则肩负着更复杂多元的历史使命,需考虑服务于更多金融之外的责任性、战略性目标。
第二6️⃣,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关注🥿,已经从对个别机构、单独产品的关注,逐渐转化为对金融科技生态的关注。随着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到产业数联网的快速演变👦🏽,与之相应的金融科技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主流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全新的金融模式和产品、以及不同技术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等。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生态层面的挑战。因此,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金融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探讨金融科技生态土壤的阶段。
第三,在纷繁复杂的金融科技要素中💪🏻,人是重中之重的环节。不管从经济投入产出🎗,金融投入产出𓀘,或是金融科技投入产出,人的问题已逐渐成为讨论焦点。首先,从产出角度,经济增长成果⛹🏽、金融创新成果🗽、以及金融科技演进成果如何真正落实到民生福利改善,使普通公众获得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重中之重🏃♀️。其次⛴,从投出角度,人是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如果经济增长层面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那么金融科技层面投入要素包括技术与数据、人、制度环境✖️、以及客户场景等基于金融科技特色的驱动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是为了提高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化劳动生产率,让一批高质量的人真正在坚持伦理原则基础上,使金融科技领域创新的投入产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因此,人才成为下一步金融科技发展创新及生态建设中最核心的元素🤙🏿。由此,也倒逼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的标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使之成为一个规范、高效的核心生产要素💒,服务于经济金融变革。
二、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公示
2021年3月,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地区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12月30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已完成第一批试点项目的征集遴选、专家评审🥭、专业评估、社会公示等工作🦣,并决定对16个试点项目启动试点,予以公告✌🏿。下图展示了16个试点项目的信息。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表示🤸🏻♂️,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平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挑战🌯。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基于金融科技监管“适应性🧚♂️、包容性、有效性、审慎性”的四性原则,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既有利于保持各市场主体的金融科技创新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与时俱进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守正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实施路径👩👩👦。
中国社会科K8凯发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是“监管沙盒”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在监管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上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方法👭🏻。中国版“监管沙盒”启动以来,从“局部试点”到“多点开花”,从“金融机构”到“科技公司”,从“地方试验”到“行业实践”,不断体现出中国“监管沙盒”的特色。这次中国证监会联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推出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计划就充分体系出中国版“监管沙盒”的优势和特色。第一🟨,从申报机构来看,第一批试点项目有更多的跨界和跨部门合作,大多数项目都是由多家机构联合申报🪄,其中大多数都合作双方是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第二,从项目应用看🧖🏿♂️,除了常见的新技术应用到业务流程“提效降费”外🧙🏼♂️👩🏽💻,申报项目中有多项监管科技及合规科技项目,为更好的监管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支撑。第三,从项目内容看,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仍然是金融科技领域重要的底层创新技术𓀋,是金融科技创新更加突出技术属性的一种体现🧟。下一步🧑🦰,北京市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将不断优化和不断丰富,充分发挥北京的政策优势🎅、行业能力及科研实力,为科技与金融的深入融合创造“试验田”和“培育园”✒️,也为更多的“出盒”项目提供更好的应用场景和服务生态。”

半月评参考的动态消息及来源:
1.杨涛:人才是金融科技发展创新及生态建设中最核心的元素
12月23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学术指导❤️🔥🕵🏽♂️,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主办🤽,东方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研修院协办的“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首次发布《我国主要城市金融科技人才发展HOPE指数》及《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问卷调研(2021)》。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出席会议,并分享了自己对金融科技及人才的思考🕋。
——金融科技研究
2.关于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第一批试点项目的公告
智通财经APP获悉🦹🏿♂️🙋🏼,比特币价格在到达历史最高点后,随即开启持续近五周的下跌。这一加密货币在周一时下跌8.4%,跌至45,773美元。这一下跌使得金价跌破了过去200天内的平均价格,截至发稿🏋🏽♀️,该币报46,984.87美元/枚😀。
——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官网
3.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试点项目公示
距离名单公示四十天后🚣🏿♂️,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首批项目在北京正式“入箱”,这不仅意味着“证监会版”监管沙箱机制构建的快速成熟,也彰显了工作开展的“北京速度”🛒,展示了首都金融专业的服务能力和丰厚的资源禀赋,其与北京证券交易所“珠联璧合”,通过科技与机制创新助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熟,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元气。
——金融科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