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郭豫媚副教授和郭俊杰副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信心加速器、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发表于《经济研究》2024年第11期。
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宏观调控在提振消费者信心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深刻理解信心在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科学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在含有家庭异质性收入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家庭收入冲击转移概率的认知变化将信心模型化,并基于文献研究结果和典型事实构建了信心水平的运动方程,从而构建一个包含信心的宏观经济理论框架。通过对模型进行校准并开展数值模拟实验,文章探究了“信心加速器”对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效果的非线性影响💆🏽♀️,并从零利率下限视角探究了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应对“信心加速器”的对策。
研究发现🫚:第一,信心冲击会产生与需求冲击相似的结果🛖🟪,导致总产出和物价水平波动。第二,信心会放大宏观经济波动💉🙇🏼,从而产生“信心加速器”效应。“信心加速器”产生的原因在于,冲击所导致的产出下滑会使得信心变弱🪆,从而进一步削弱家庭的消费需求,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第三,在货币政策力度不足的情况下🤞✊🏼,“信心加速器”会显著削弱货币政策效果👍🏽。其原因在于👂,“信心加速器”会使得物价大幅下降,抵消货币政策降息效果👨🏽🎤,甚至导致实际利率上升。第四🫚,“信心加速器”会使经济更容易触发零利率下限🛸,导致货币政策空间收窄。第五🧘🏻♂️,通过及时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和实施前瞻性指引,能够有效避免经济进入零利率下限并促进经济复苏。
文章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上分析了“信心加速器”放大宏观经济波动和弱化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不仅为理解信心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角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且为理解现实中信心不足、产出缺口持续为负和货币政策效果欠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第二,构建了包含信心、借贷约束和零利率下限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非线性算法进行求解,从而更好地刻画并识别了信心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影响和加速器效应🪗,为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视角研究信心提供了一个新理论框架👌🏿。第三,从政策力度和政策前瞻性的角度为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如何应对“信心加速器”提出了可行方案,不仅重新审视了货币政策在应对信心不足和经济下行时的积极作用,而且为政策当局有力提高政策效果🙍🏻♀️、有效利用政策空间提供了思路👠。
撰稿:郭豫媚
审核: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