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吴偎立副教授与福建农林大学经济K8凯发刘杰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K8凯发张峥教授的合作论文《超预期股本扩张与分析师每股盈余预测》发表于《金融研究》2020年第10期。
文章指出现有实证文献在使用分析师盈余预测数据时未考虑超预期股本扩张的问题🪨🟨、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解决方案🐃。
首先,卖方分析师的每股盈余预测在实证文献中被广泛使用。该指标同时依赖于分析师对目标公司未来净利润的预测和对目标公司未来股本数量的预测🧑🏿💼。因此🌔🧔🏼♂️,如果在分析师发布预测后,目标公司的股本数量发生超出分析师预期的扩张⏏️,则每股盈余预测将无法代表分析师对目标公司未来基本面的预测😸。现有国内实证文献在使用每股盈余预测时普遍未意识到这一问题。
本文构建了“调整后每股盈余预测”指标🫃🏽,该指标可剔除超预期股本扩张对每股盈余预测的影响,真实反映分析师对目标公司未来基本面的预测。
应用该指标👩🏿🍼,本文在两个具体的实证研究场景中证明了,忽略超预期股本扩张的影响可能得出错误的实证结论♿️。具体来说🥹:第一,在评价每股盈余预测的乐观程度和预测误差时🏬,如果忽略超预期股本扩张😵,将导致每股盈余预测的乐观偏差和预测误差被系统性高估💇。第二🤾🏿♀️,在考察每股盈余预测乐观偏差和预测误差的影响因素时,如果忽略超预期股本扩张🥙🏣,可能得到错误的实证结果🧪。
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指出了三个忽略超预期股本扩张的影响可能导致错误实证结果的研究场景🙎♀️。
目前我国学者最常用的数据库(例如👈🏿,国泰安数据库)中记录的只是分析师研究报告中的原始每股盈余预测数据,并没有针对公司股本变动进行调整🔅🏦,说明国内数据库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调整方法比国外的权威数据库(I/B/E/S)的调整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本文提出的调整方法对于国内数据库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